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2日,在英国纽卡斯尔的泰恩—威尔档案馆,档案管理员瑞秋·吉尔介绍致远舰设计图纸。 记者日前在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查找北洋海军史料时发现一套七张、档案名为“中国巡洋舰舵机设计图”的原始图纸。尘封百年,甲午海战中抗击日舰后沉没的清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其建造地——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为打捞那段悲壮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是11月2日,在英...
图为曾庆红正在制作荥经砂器 王磊摄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一间工棚内,直径近两米的盖子如馒头一般扣在地上,亮橙色的火光偶尔从间隙中露出头来。一个半小时后,工人们拉起盖子,披上隔热披风,用一根铁扦将烧制得通体透红的砂器一一挑入坑中,并覆盖上锯木屑和炭,这种古老的烧窑方式,在这个城市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 10日,记者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的出生地。在荥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口...
夕阳西下,70岁的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农民完颜元贵从兜里掏出一把陈旧的钥匙,打开了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金朝皇室完颜祠堂大门。站在墓碑前,他向南来北往的游客诉说着女真族的故事和祖辈的荣耀。 这个隐秘在大西北黄土地的“完颜部落”,聚居着5000多名女真族完颜后裔,他们是金朝女真族皇室最后一个后裔部落,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完颜部落”。 图为完颜祠堂内供奉的完颜宗族功德碑,包括金朝十代皇帝...
一 引言 根据制作者的不同,明代金银器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内府所作,产品有相对明确的制作标准,多表现礼制的庄严、等级的差异;一类是民间产品,它们可以定制,样式较灵活,多体现俗世日常的好尚、潮流的更替;另一类制作于藩王府,数量较少,同时受到内府的限制与民间的影响。三类之中,内府作品水平最高、影响最大,也最能体现明代的主流审美。 当前,内府所制金银器主要得自墓葬,墓主身份多为皇室或贵戚,有帝...
《丝路山水地图》局部:嘉峪关 12月6日,“丝路山水地图展”在香港科学馆开幕。《丝路山水地图》是由明朝宫廷画师绘制的地图,长约30米、宽0.6米,该地图东起嘉峪关,西达天方国(沙特阿拉伯麦加),反映明朝时代丝绸之路的面貌。这幅地图一度流落海外,香港企业家许荣茂购得该地图后捐赠予故宫博物院。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的“中国蒙古秘史博物馆”,2017年7月该博物馆开馆试运行以来,共接待了2万多名游客,这些游客分别来自中国各省区以及蒙古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图为中国蒙古秘史博物馆内的展厅。李强摄 以书法长卷为模版,采用拓版工序,凿刻空心字,将《蒙古秘史》全文6万余字刻在汉白玉石板上,形成蔚为壮观的场景。 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的“中国蒙古...
图为一名观众在观赏广西的铜鼓。宋延康摄 图为“乾隆皇帝——故宫博物院文物特展”一枚精美的雕刻饰品。宋延康 摄 图为“乾隆皇帝——故宫博物院文物特展”吸引众多观众前往观赏拍照。宋延康 摄 图为广西出土的古青花瓷器。钟建珊 摄 图为广西出土的古青花瓷器。钟建珊 摄 图为乾隆皇帝印章。钟建珊 摄 ...
古城拉萨市北郊夺底乡的山脚下有一条长约1公里的无名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手工银器、铜器销售店。这条街道被少部分拉萨人称作白族银匠村,这里的银匠绝大部分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拥有超过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南当地颇有名气。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小批鹤庆银匠为了谋生,踏上了青藏高原,并在拉萨立足。图为64岁的洪中山在一块铜盖上雕滑纹。 古城拉萨...
在龙泉这座城市里行走,满目的都是宝剑和青瓷的店铺,而各种噱头也多的不能一一尽数,甚至有些店铺还打出了千年老店的招牌。但龙泉人都知道,只有沈广隆剑铺将中国千年的铸剑文化延续到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 信步来到沈广隆剑铺,一间古色古香的店铺,四壁剑器林立,一把把龙泉宝剑挂在墙上,似乎正以它的无声,诉说着那些封存在历史中的铁马金戈的岁月。 祖辈四代传古店 如今沈广隆剑铺的掌门人已...
2018年11月30日上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开幕。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代柳梅,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副校长占启安、李良智,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章义来,以及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的连续降雪降温使得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鸣沙山变‘雪山’”的消息引来大批游人一饱眼福。城郊一家农家客栈73岁的老板吴兴科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搅得索性暂时关闭“网络预约”,忙碌了大半年的他想在旅游淡季“稍微歇几天”。 几年前,一辈子务农的吴兴科瞅准敦煌旅游旺季“一床难求”的商机,在自家院里建起两层楼的农家客栈。不料,当年...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工作站”5日挂牌成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这是该馆设立的第四个工作站,今年还将在俄罗斯设站,工作站的设立让中国的丝绸纺织品保护和修复更全面,促进中国在丝绸之路上讲好丝绸故事,保护丝绸文物。 汉唐时期遗存的大量纺织品是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色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留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纺织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具有...
12月5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文物修复师赫芭·朱马在国家博物馆内修复来自巴尔米拉的受损雕像。新华社记者汪健摄 在叙利亚国家博物馆展厅一角,文物修复师赫芭·朱马正给一座受损的雕像“整容”。她身穿白色长褂,头发在脑后扎成一束,显得沉稳又干练。 被修复的这座女性半身像手臂断裂,面部破损严重。朱马先将一种特制的泥巴放在掌心搅拌,再以一把细长的工具蘸取,小心翼翼地抹到雕像的脸上,开始“描眉画...
男士簪花,唐已有之,杜牧曾有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即为明证。据传,唐时科举,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们,出于多年寒窗苦读、一朝得中的狂喜难捺,往往要在长安的曲江举办一次庆祝集会,称为“曲江会”。会前,先要选派两位同科进士中的美少年充作“探花郎”,去长安各处的名园采摘时花,到宴会那天供新科进士们簪花之用。可以想象当时路人争睹“曲江会”的热闹场面。但总的来说,唐朝簪花属于个别事件,尚未达到...
连日来,“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2月30日。 连日来,“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美术馆展出。展览以图片形式展示了137幅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的真实面貌,同时展出的还有两个1:1复原仿真洞窟,以及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四个数字虚拟洞窟。 该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新疆龟兹研究院、兰州大学艺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